Newsroom

  • 2024-12-30_103741.jpg

    中科院無人機 授權民間拚外銷

    外交部長林佳龍上月率領「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及廿家相關廠商組成的訪問團,出席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及立陶宛創新署在維爾紐斯共同舉辦的「無人機產業論壇」。消息人士透露,為了爭取因為俄烏戰爭帶來的龐大無人機市場,中科院計畫將包括「騰雲」無人機等手頭多種設計,授權給國內業者,讓他們積極對海外促銷。

    官員表示,俄烏戰場的教訓證明,無人機雖然好用,卻是徹底的耗材,損失數量非常大。由於俄國在歐美的資產遭到扣押,成為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的重要財源,因此各國都在爭取這個市場。以往國內廠商推出的無人機,不乏引進國外技術或零件,再「貼牌」成為自家產品的例子。無人機因為是新興產業,市場特色是產品壽命短,更新速度快,沒幾年就會被新問世機種所取代。如今中科院決定將現有多種無人機設計,釋出給國內廠商,讓企業以靈活手腕積極向外開拓客源。如果獲得訂單,中科院再依產量收取權利金。例如目前中科院研製的最大無人機「騰雲」,尺寸與美國出售與軍援台灣的MQ-9B接近,這次就將釋出給位於台南、由飛機維修跨足無人機的亞洲航空公司。

    與無人機業者合作,並非中科院首度跨足民間市場。目前中科院產品中與民生最相關者,是高鐵列車的集電弓。台灣高鐵每年需換兩千組以上集電弓,營運初期從日本進口所費不貲,特別向中科院尋求協助。中科院成功製造出產品獲日方認證,最近更進一步開發出材質不含鉛的新式集電弓接觸片,可減少汙染,已獲我國與日本的專利,不過尚未獲得高鐵下單。(資料及圖片來源-聯合報)
    more
  • 1.jpg

    最大太空盛會TASTI開幕 國科會吳誠文:台灣決心發展太空產業

    台灣最大太空盛會「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iwan international Assembly of Spa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ASTI」1在高雄展覽館登場,2日上午舉行開幕式,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致詞時表示,賴清德總統宣示探索太空、擁抱海洋,這些目標都需要衛星科技協助,台灣有決心發展太空產業,透過年會與國際交流,期待讓台灣半導體、電機電子產業進入國際產業鏈。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開幕式湧入500多人,知名的日本JAXA前太空人若田光一也在開幕式擔綱專題演說人,吸引許多專業人士、學子及太空迷到場。

    第2屆TASTI由國科會指導、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辦,整合重要產官學研組織,廣納包含國際研討會、產業論壇、新創論壇、學術論文展示及立方衛星競賽、太空微課程等,12月1至3日也有台灣首個專以太空產業為主題的「TASTI EXPO」,有58家太空企業與組織、3個國家城市形象館齊聚,總計92個展位,盛況空前。5天年會預計吸引2000人次與會,成為太空工程與科學界的一站式整合平台。

    身兼TASA董事長的吳誠文主委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太空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更已成為全球產業的核心動力之一;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了五大信賴產業,標誌出衛星通訊的重要性,這不僅象徵太空科技在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關鍵地位,也顯示政府對於推動太空發展的決心。他指出,台灣有非常強的半導體與電子科技,很樂意成為國際衛星產業的合作夥伴,貢獻產業能力,包含ICT硬體設計、地面站設計製造、終端手機設備等。

    TASA主任吳宗信致詞時表示,感謝總統府、行政院、國科會支持太空領域發展,才促成今日台灣最大太空盛會。今年TASTI論壇與研討會的主題豐富多元,以近年討論度最高的衛星通訊為主軸,涵蓋太空事務、太空科技、太空產業、太空永續發展等層面,讓台灣的太空能與國際同步。

    開幕式後緊接著由日本前太空人若田光一進行專題演說,曾5度上太空的他細數每趟太空任務,也分享在太空的生活樣態;演講後,索取簽名與合照的與會者大排長龍,太空人魅力可見一斑。

    TASTI 2024由TASA邀請國際太空聯盟(IAF)、高雄市政府、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TSIDA)、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TLEOSIA)、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等重要產官學研界組織共同舉辦。結合「國際衛星星系與編隊飛行研討會(IWSCFF)」、 「國際太空探索研討會iCASE」、由台灣太空聯盟(TSU)號召辦理的「衛星科學工作坊(SSW)」,及台灣立方衛星國際任務創意大賽(TIMICC);同時間場地更有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主辦的「亞太遙測國際研討會(APRS)」,成為台灣最大太空盛會。

    TASTI 2024 由中華電信(2412)、鴻海科技集團冠名贊助,美商諾斯洛普格拉曼國際亞洲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獨家贊助晚宴。年會金級贊助企業包含緯創資通(3231)、宜特科技(3289)、莘茂複合材料、陽翼先進科技、貿聯國際、台灣新光保全(9925)、ispace, Inc.、凌群電腦(2453)、台灣羅德史瓦茲、臺灣產物保險(2832),銀級贊助企業包含台翔航太工業、創未來科技、原相科技(3227)、芳興科技、和碩聯合科技(4938),銅級贊助企業包含互宇向量、伸波通訊、台灣達利思。(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more
  • 2.jpg

    Taiwan's aerospace ambitions take flight amid global security concerns

    Taiwan is making a determined push into aerospace as part of its "Five Trusted Industry Sectors" initiative, with the sector reaching NT$133.6 billion (US$4.2 billion) in output, returning to pre-pandemic levels. This industry, deemed critical for national defens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experiencing a renaissance after the severe disruption of 2020-2022.

    According to Tracy Lu, acting general manager of Taiwan Aerospace Corporation, the island's aerospace strategy encompasses three key segments: drone/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low-earth orbit (LEO) satellites, and rocket launch capabilities.

    Strengthening domestic UAV capabilities

    In the UAV sector, Taiwan is pursuing a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reminiscent of its successfu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model. The initiative centers on the Chiayi region, where manufacturers are congregating to create synergies in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Recent visits by US defense contractors have opened possibilitie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particularly in military UAV development.

    However, significant challenges remain in domestic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Critical subsystems such as motors, avionics, sensors, and flight control systems still present high technical barriers," said Lu. The development of essential thermal imaging chips for optical payload systems is expected to take another two to three years to mature.



    Credit: Drone Industry Insights

    Global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alliances

    The market opportunity is substantial. Military UAV spending is projected to reach US$54 billion globally between 2023-2032, with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adding another US$58.5 billion. The ongoing Russo-Ukraine War has intensified demand,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ese manufacturers in Southeast Asian markets where domestic production is limited.

    A new industry alliance, led by the Aerospa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IDC) and comprising over 50 companies, was formed in September to pursue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The consortium includes major players such as Air Asia Company Limited, Thunder Tiger, and Evergreen Aviation Technologies.

    Satellit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In the satellite sector, Taiwan aims to achieve 80% self-sufficiency in key components for ground-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by 2027, backed by a US$1 billi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global satellite industry is dominated by grou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ccounting for US$150.4 billion or 53% of the market - an area where Taiwan's electronics expertise could prove advantageous.



    Credit: SIA

    Yet Taiwan faces stiff competi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crowded low-earth orbit space. With global satellite launches expected to reach 3,500-4,000 annually by 2025, driven by projects like SpaceX's Starlink and Amazon's Kuiper, Taiwanese manufacturers are primarily focused on component supply rather than system integration.

    Navigating regulatory constraints

    The rocket launch sector presents perhap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constrained by the 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MTCR) which limits the range to 300km. Some companies, like TiSPACE, are circumventing these restrictions by conducting launches overseas, with tests planned in Japan early next yea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needs to ignite initial demand and sustain production lines," Lu emphasized, noting that Taiwan's defense ministry plans to outsource 80% of its UAV requirements to domestic manufacturers. Current localization rates below 40%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significantly as the industry matures.

    The convergence of geopolitical tens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has created a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aiwan's aerospace sector. Its success hinges on the ability to leverage manufacturing expertise while navigating international restrictions and global competition. As Taiwan seeks to reduce it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on foreign suppliers, the aerospace industry'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rtwined with national security considerations.(資料來源:DIGITIMES)
    more
  • 1.jpg

    CSME2024年會暨全國學術研討會 高科大盛大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6 15:52:50)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於昨(15)日至今(16)日連續二天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CSME) 共同舉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113年度年會暨第41屆全國學術研討會 (CSME2024),由高科大智慧機電學院聯手旗下機械系、機電系、模具系等共同承辦,邀請產、官、學、研界代表出席。今年會議針對機械產業相關重要議題進行交流,結合國科會機械固力、航太及熱流(熱流領域)、能源等三大學門聯合成果發表會,分享技術發展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次共計有超過千篇論文發表,加上高科大即將落成「先進材料成型技術中心」,也是金屬成型製造業大事,今年CSME2024可說是近年規模最盛大的一次。

    本次年會除了安排各方論文、海報發表外,也邀請各界代表專題演講,呼應台灣產業發展策略,包含台翔航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呂宜諠代理總經理主講「台灣航太產業的崛起:機械產業的黃金機遇」、高科大電子系張簡嘉壬講座教授主講「現代鐵道科技導入智能化創新趨勢」及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則辦理分享會,讓與會的專家學者能夠充分地進行學習與討論。此外,因應性平意識抬頭,CSME2024特別規劃辦理「機械女力發展」交流會,以職場與生活的平衡經驗談為題,藉由資深女力分享其面對各項挑戰的因應之道,傳承給新女力。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偉賢在開幕致詞時指出,CSME歷史悠久,擁有龐大的會員數,致力為機械業貢獻努力,持續與產官學研合作推動議題,包含智能機械、自動化生產技術、AI+IOT製程加工、綠色製造/加工、再生材料、航太/輕量材料應用等。在培育人才方面不餘遺力,自民國96年起推動機械人才認證至今達到14000人次、推動經濟部IPAS能力鑑定(最新效期至115年10月)、每年承辦上銀科技機械碩士論文獎,鼓勵更多學校師生投入研究、技術與產業結合。

    高科大校長楊慶煜於致詞時表示,感謝CSME在多年的推動下,為機械工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寬廣的平台和躍進的空間。高科大是全台少數保有機械製造與技術,且機具保留最完整的大學,機械專長教師多達上百位,學術發表逐年倍增,專業技術更是能夠直接輸出協助產業升級發展。楊慶煜分析高科大產學數據七年時間從7年成長至15億,凸顯高科大自2018年合併後,教師跨領域合作投入產業服務,高科大產學量能顯著增幅成長。為強化協助產業升級發展,高科大積極擴充校地空間,爭取到東方設計大學校地,已規劃打造成一處產業研發的基地,加上明年「先進材料成型技術中心」正式啟用後,機械業產值上看兆元,可望再攀高峰。

     
    more
  • 3171711 ISO9001-S2.jpg

    亞航FOG通過AS9100認證

    亞航光纖陀螺儀(FOG)生產線日前通過AS9100品質認證並獲頒證書,是全國第一家通過AS9100認證之FOG製造公司,也是唯一具備FOG量產能力之民間廠商。亞航表示,目前在依潛在客戶的要求執行測試,完成後交客戶驗證,通過後即可接單。

    亞航指出,AS9100是顧客對供應商品質管理系統要求的國際標準;亦是專為航空太空及國防工業所制定也為其所專用的行業內國際通用標準。適用對象為航空、太空、國防產業供應鏈內之設計、開發或製造廠,以及提供售後服務的組織,包括為自己的產品提供維修、備品或材料的組織。

    光纖陀螺儀(FOG)應用於衛星、飛機、飛彈、火箭、艦艇、無人機等航空器,為配合國家太空衛星及國防產業發展,亞航公司投入資金建置光纖陀螺儀(FOG)技術開發、自動化產製、銷售及維修能量,期以國產自主技術與在地化生產,突破目前國外管制及外購成本高、交期長的困境。

    亞航指出,已於今年2月完成首批5顆太空級光纖陀螺儀(FOG)生產,為確保產製品質符合國際標準,即啓動申請AS9100品質認證,如期通過認證後,可確保亞航產製之FOG品質符合國際標準,提升客戶對亞航FOG品質信賴度,對未來業務發展更具信心。(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more
  • 1.jpg

    亞航、碳基交付中科院銳鳶二型 軍民合作助力國防科技升級

    亞航公司(2630)與碳基科技(7719)今日正式將銳鳶二型無人機交付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亞航董事長盧天麟與碳基科技董事長林振義親自出席交付儀式。銳鳶二型無人機此前已成功通過作戰評測,並在國防部近期發布的國軍「精準飛彈射擊」影片中引起廣泛關注。繼亞航與碳基科技去年11月取得「銳鳶二型生產製造及組裝案」以來,首度攜手中科院公開交付此型無人機。
    盧天麟董事長致詞表示,亞航公司與碳基科技為此產製計劃,已經投資建立產能,確保能滿足未來的量產需求,兩家公司持續進行無人機的生產製造和組裝,並已完成後續量產的所有整備工作,預計依照國防需求進行批量生產。


    中科院銳鳶二型無人機具備「察打一體」的特性,主要用於海洋監偵任務,同時也可作為近海打擊;具自動短場起降能力,戰時可於一般道路執行任務;配備自動換頻高通量通訊系統及多頻多星導航天線,強化抗干擾能力,提升戰場存活率。
    銳鳶二型助力海上監偵打擊 展現軍民合作能量
    軍方指出,銳鳶二型無人機已於去年完成作戰測評、今年完備建案程序;中科院已完成該型機生產備便作業,將配合國軍建軍與換裝規劃執行量產任務。銳鳶二型無人機可說是軍民合作產製的典範,其多功能特性為我國軍事防禦帶來更多優勢,大幅提升戰力水準,儼然是國防科技創新應用的代表作。
    相較於銳鳶一型翼展長度為8.6公尺,銳鳶二型則提升到12公尺,滯空時間從12小時提升到16小時,微波導控距離提升一倍、可達300公里,最大航程也從1,200公里提升到2,000公里;進階版本把原本機腹中間的光學紅外線偵蒐鏡頭移到機首下方,機腹新增一具「海搜雷達」;其荷載能力更強、性能優異且輕量化設計,深獲各界好評。
    此外,該機可透過無線微波、高通量衛星4/5G行動通訊等多重手段進行通訊傳輸,全程將即時影像後傳至各級指揮所與作戰中心。據悉,本次交付銳二仍依循舊構型設計,下兩架交付的銳二將採取新構型設計,屆時將有耳目一新的性能表現,值得期待。






    關於亞航公司與碳基科技
    銳二承製案由亞航公司負責全案專案管理及非破壞性檢測、協助組裝等工項;碳基科技負責碳纖複材機體生產製造及全機組裝。亞航公司曾承接多次陸、海、空三軍暨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各型飛機整機及系統策略性委商,為國防衛星軍工廠體系重要成員。碳基科技則是自2007年迄今,便承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之翔隼、銳一、騰雲、劍翔、銳二等一系列機型之零件製造、模具設計、機體組裝與型架設計。


     
    more
  • 1.jpg

    亞航卓越品保系統 確保維修安全可靠,落實航空品質、特殊製程、資安等認證,提供高品質、高效率、高信賴度服務

    亞航公司(2630)為專業MRO公司,同時是台灣航空維修業中品質系統最完備的業者,取得包括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AS9100航空品質系統、AS9110航空器維修廠品質標準、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NADCAP特殊製程認證及14個國家民航局認證以及十餘家原廠授權許可。亞航以各項品質管理系統貫徹於軍機、直昇機、商用飛機維修,以高品質、高效率、高信賴度深受客戶肯定。
    亞航於2019年取得AS9100航空品質系統。AS9100是顧客對供應商品質管理系統要求的國際標準;亦是專為航空太空及國防工業所制定也為其所專用的行業內國際通用標準。AS9100適用對象為航空、太空、國防產業供應鏈內之設計、開發、和/或製造廠,以及提供售後服務的組織,包括為自己的產品提供維修、備品或材料的組織。亞航在以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的基礎下,再以AS9100航空品質系統之規範,於飛機維修任務上落實維修文件、維修程序、生產管制等品質管理系統,以確保維修品質管理的有效性。
    AS9110是現階段最受航空維修產業認可的國際標準,亞航於2018年取得該項認證。而後在日常的維護、修理與翻修(MRO)任務的各種要求,包括批准、檢定、頒發證照等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包括技術資料(修理手冊)、人員認證和維護行動的有效性上等,在執行飛機維護、修理和翻修等任務上,落實於每一個細節,以確保飛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飛性,亞航也因而成為國際航空公司機隊維護的重要夥伴。NADCAP特殊製程認證為針對航太工業的特殊產品和製程進行認證的「國際航太和國防工業供應商認證體系」,獲得NADCAP認證已成為整個航空製造業的強制性要求。亞航台中附件廠-電鍍工廠於2023年1月取得鉻酸陽極化、鋁合金化學膜、鍍鎘及化學鎳等四項化學製程執行NADCAP認證。
    亞航自取得台中附件廠-電鍍工廠營運權後,持續提升設備技術能力與環保規範,取得NADCAP認證後,除了能符合波音、空中巴士等國際著名航空公司要求供應商在特殊製程上必須通過NADCAP認證的要求,另方面亦可將軍用機電鍍能量升級到商用航太更高階的業務,對於亞航未來在拓展國際商用飛機電鍍業務也有實質的效益。
    在駭客入侵事件頻傳下,為保障企業「資訊資產」免於遭受「不可承受的風險」危害,「資安」乃成為現階段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一環。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並成為取得國際供應鏈資格一項重要指標,對於具「高國安敏感度」的國防產業尤然。
    亞航於2021年12月13日榮獲法國艾法諾國際公司(AFNOR Asia)正式頒發證書,驗證範圍為「資訊機房、資訊組及軍機專案管理系統之資訊安全維護服務」,並推薦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發給證書。亞航是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第一家獲得該項認證業者,通過ISO 27001的驗證,符合第三方機構的認可,證明亞航卓越的資安管理能力,不僅可保護公司的「資訊資產」,確保企業正常營運,同時能提供客戶高信賴度的資通訊服務及維護客戶資訊資產。另方面,在「去紅供應鏈」的國際趨勢下,亞航取得ISO 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讓亞航飛機維修等業務發展上,更具揮灑空間。
    專業MRO的亞航公司,同時擁有ISO 9001、AS9100、AS9110、NADCAP、ISO 27001等國際認證上具有重要意涵。證實亞航在維修品質、技術提升、資訊安全等具全方位的卓越管理能力,對客戶而言,亞航讓他們更安心更放心,未來更願意與亞航維持長期緊密合作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亞航公司為亞洲地區第一個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維修認證之專業飛機維修公司,已具備波音B737系列、空巴Airbus A320系列、DASH-8及ATR42/72系列機型之FAA認證,2024年5月亞航再通過了EASA稽核,獲得EASA Airbus A318/A319/A320/A321機型維修認證,由此亞航具備FAA及EASA雙認證,已涵括目前主流民航市場客戶,使得亞航的民機維修業務添增巨大的動能與信心,也將使亞航整體營運更趨健康與更具未來性。(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more
  • 2024-07-04_102928.jpg

    亞航公司直昇機維修管理能力獲肯定,再次取得陸軍戰搜直升機策略性整機商維案

    亞航公司(2630)擁有 AH-1W 等多型直昇機維修能量,為美國 Bell 直昇機公司授權維修中心,目前陸軍 TH-67、OH-58、CH-47、海軍 500MD 及空勤總隊 UH-60M 直昇機均由亞航公司執行維修或機隊管理,維修品質、效率均符合客戶要求,有效支援軍方及政府各項戰、演訓及救災任務。 陸軍戰搜直升機策略性整機商維案原合約效期迄113 年底結束,陸軍於今年 6 月辦理新約招標作業,亞航公司憑藉優秀的機隊管理經驗、高品質及高效率的維修能力,於113年6月20日評選簡報獲各評審委員高票肯定,並於113年7月3日與國防部完成議價決標,合約效期自113年9月1日起至120年12月31日,合約總價款 20.8 億。
    (亞航公司現有長期合約統計如下圖)

    戰搜直升機為美商 Bell 直升機公司生產,自92年7月辦理整機商維以來,迄今21年均由亞航公司承接商維合約,亞航公司亦為全台唯一具備戰搜直升機之發動機維修能量廠商,直昇機維修能力及經驗大幅領先同業。 為配合政府國防自主政策,除了各型直昇機機隊管理及維修能力外,亞航公司積極建立直昇機旋翼片維修能量,目前TH-67、OH-58、CH-47、S70C 及 UH-60M直昇機旋翼片均可由亞航公司執行檢修,亞航公司亦為 BREEZE-EASTERN 各型直昇機吊掛獨家授權銷售、維修及訓練中心,負責維修軍方、政府各型吊掛,致力達成國防自主目標。
    more
  • 8DC4B058-7440-4B8E-9692-2CC13B3BD9DC.jpg

    日本訪團參訪亞航

    日本國防產業領域專家於 6/19 參訪亞洲航空公司(2630),由日本前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先生及前防衛事務次官西正典先生率隊,參觀亞洲航空公司飛機維修線、無人機組裝工廠及光纖陀螺(FOG)工廠後,除對於亞洲航空公司民航及軍機維修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外,針對亞航公司在無人機研發及光纖陀螺製造等相關技術的表現亦相當驚豔,認為台日雙方未來在光纖陀螺或無人機設計、製造及應用等範疇,可以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高精度的光纖陀螺儀導航精準度優於衛星,未來將廣泛用在自駕車、無人機、衛星、國防武器等領域,潛在市場龐大。亞洲航空已籌購自動繞線機 等設備及比照半導體廠等級無塵室,產線可依照客戶需求生產所需光纖陀螺儀,對台灣的光纖陀螺儀產業跨出很大的一步。 除了光纖陀螺儀,UAV 無人機也是亞航跨入研發及製造領域的重點項目,除於嘉義設立亞創無人機研發中心,正與船舶中心、虎尾科大、英諾飛及竣 為攜手開發艦載型複合式動力無人機,這架無人機將可以在船艦上垂直起降,未來有機會提供台灣相關單位船艦自動起降的無人機。 本次參訪促進台日雙方國防及航空產業交流,作為後續台日雙方國防及航空產業交流與合作的基礎,除強化台日雙邊技術能力外,亦可作為合作夥伴,共同進軍國際市場。
    more
  • 1a.jpg

    進隧道導航也不再斷片,互宇向量讓自動駕駛、衛星都更有方向感

    常開車的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進入隧道時,導航就「斷片」了。
    相較於GPS等依賴外部觀測系統的定位方式,光纖陀螺儀(FOG)是一種依靠「內部資訊」定位的導航方式,不會受到外部環境干擾,甚至能成為自動駕駛和衛星的重要結構。
    新創互宇向量就是這個領域的競爭者,目前已取得國內外專利,但是光纖陀螺儀的競爭門檻是什麼?互宇向量為何有自信搶下這個市場?
    外部觀測系統受環境限制,光纖陀螺儀依「慣性」感測
    常見的自動駕駛都使用GPS、雷射雷達、毫米波感測器、攝影機等作為判斷路況、定位的依據,但這些系統依賴外部環境感測,因此當受到建築物遮蔽時,感測的準確度便會受到影響。
    光纖陀螺儀則利用物理現象塞格尼克效應(Sagnac Effect)進行定位:兩道不同方向的光經過封閉的光纖線圈時,因為存在環境慣性轉動造成兩道光的光程時間產生差異。

    舉例來說,就像是兩個人在跑步機上反方向的跑步,即使速度相同,但由於跑步機的旋轉,其中一人勢必要花費更多力氣。
    光纖陀螺儀能夠精確地測出這段時間差,進一步經過數值結算得出物體的轉速。當有了物體在立體空間中的轉速後,再透過物體前進的方向與速度計算出物體在地球上的確切位置。
    互宇向量創辦人鍾宏彬在採訪時拿著模型飛機,並在白板上畫出示意圖,一步一步將光纖陀螺儀的技術簡化。只要地球轉動,光纖陀螺儀便能依慣性感測,並根據計算辨別出物體的精確位置,不會像外部感測系統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
    「客製化料理」成技術優勢,20項以上專利佈局
    光纖陀螺儀的技術已經存在多年,但因為成本較高,過去通常只被應用於國防領域。互宇向量則顛覆傳統軍工等級的傳統光纖陀螺儀,設計出方塊狀、多層次架構的光纖陀螺儀。

    互宇向量_光纖陀螺儀
    「傳統的作法就像是大鍋炒的料理,沒有辦法指定你要吃什麼菜,但我們可以做出指定的客製化料理。」鍾宏彬說。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將內部的結構層級化,並依據工業、軍事、航空等不同應用領域設計出不同的電路模組,也能降低內部結構的替換成本。
    如果將光纖陀螺儀應用於自動駕駛中,就能減少外部環境的干擾,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有高精確度的定位,尤其是在固定路線、封閉環境的自動駕駛情境;而低軌道衛星(LEO)每秒前進的速度為8到11公里,光纖陀螺儀可以幫助移動速度極快的衛星具備良好的姿態控制,增強與地面訊號的接收。
    目前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已經有超過20個已核准與申請中的專利,並有10名包括無人機、潛水艇、衛星等應用場域在內的合作對象,澳洲太空新創HEX20今年將發射的Koyo衛星內,便會放入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

    晶片設計延伸至光纖陀螺儀開發,致力導入更多領域應用
    互宇向量的團隊來自中央大學,團隊原先從事晶片設計,設計出光纖陀螺儀內部的核心晶片,並成立了極星光電。後來團隊決定直接延伸投入光纖陀螺儀的研發,又接續成立互宇向量。
    對於過去皆專注於研究工作的鍾宏彬而言,創業後有許多需要自己去摸索的細節。「作為執行長應該要懂得下放自己的權力,相信自己的團隊,不能依靠自己做出所有的決定。」鍾宏彬說。
    鍾宏彬舉例,最初互宇向量設計的光纖陀螺儀其實比一張桌子還要大,後來因為有機械工程背景的成員加入團隊,才有如今能夠單手掌握的光纖陀螺儀,也因為輕便的體積才能將設備放入衛星之中。
    目前,互宇向量已經組成超過20人的創業團隊,他們致力要開拓更多領域的市場,讓光纖陀螺儀進行更多方位的應用。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雜誌)
    more
  • 1.jpg

    亞航公司參加 2024 日本無人機大展成果豐碩

    亞洲航空公司(股票代號:2630)為發展無人機事業,受長期合作夥伴 NAVICOM 公司的邀請,特由董事長盧天麟先生率隊,於 2024/6/5~6/7 與凌 威公司共同赴日本東京千葉縣幕張博覽館參訪「2024 日本無人機大展 (Japan Drone 2024)」,此為亞洲最大型無人機專業展覽,透過本次機會, 除瞭解日本無人機產業發展現況,蒐集各參展廠商產品資訊,並拜訪了日 本無人機產業相關廠商高階主管,研討交流及推廣自家產品,尋求合作機 會。 TerraDrone 為日本無人機服務供應商,目前主要提供之服務包含環境 及工程建設之地形距離量測、工程建設之非破壞性檢測及農業植被保護噴 灑,近期推出 UTM 與 UAM 系統,並獲得日本大阪市與日本民航局(JCAB)的 支持,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會談探討台灣情境應用之可能性評估,期待未來 引進此技術。 Elsight 於 2020 年推出了其旗艦產品 Halo,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無 人機和其他無人駕駛車輛 BVLOS(Beyond Visual Line of Sight)連接解決 方案,可提供使用者多種數據傳輸方式,藉此來降低無人機失聯之風險, 提升飛航安全,也可讓無人機在傳統使用之通訊模組可控範圍外仍可透過 網路進行資料獲取與控制飛機,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會談台灣是否有適合之 運用場景需要引進此項技術解決。 Tamagawa Aero systems (TAS) 主要業務為飛機總成件及次總成件之 維修服務(R&O)、地面支援裝備(GSE)出售及後續支援、後勤管理等。 其母公司「Tamagawa Seiki CO., LTD」具備光纖陀螺(FOG)、MEMS Gyro 及 MEMS IMU 之產製能力,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洽談未來合作機會。 亞航公司在本次參訪行程再次觀察到大型無人載具 UAV 及輕型空中運 輸 UAM 的趨勢,未來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無人機軟、硬體,整合無人機及 相關服務,彼此互惠互利,無人機業務及光纖陀螺儀產製必能對未來營收 將再添動能。
    more
  • S__25788462.jpg

    呂副總出席轉投資公司益材科技嘉義廠動土典禮

    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後期園區廠商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舉辦新建廠房動土典禮,出身嘉義縣義竹鄉的董事長翁冠群表示,嘉義廠總投資額為8億元,除擴充高壓氣瓶產能,還將興建航太廠,研發生產火箭、衛星材料。
    嘉義縣長翁章梁、翁冠群、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義竹鄉黃政傑鄉長及縣府經濟發展處長江振瑋等今天參與益材公司嘉義廠動工儀式;翁章梁說,益材科技公司董事長翁冠群回到家鄉投資設廠,非常感動,益材科技公司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投入衛星、火箭材料產業,未來有越來越多高科技產業進駐嘉義,對嘉義的科技與工業能量會有很大的幫助。
    益材科技公司主要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相關產品,包含鋁合金氣瓶與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高壓氣瓶,除應用在工業用氣瓶,也運用於衛星推進動力系統用氣瓶及醫療氣瓶使用,為擴大產能及因應未來在氫能源及航太市場的需求,投資8億元興建總樓地板面積14583.31平方公尺的智能化廠房,作為擴大產能及未來氫能源與航太領域的新市場需求使用,將聯結未來民雄航太基地做為航太產業鏈。
    縣府經發處表示,馬稠後產業園區第一期目前已有29家廠商進駐、25家廠商生產營運,後期園區正進行公共工程,94家廠商購地,已完工3家,正在興建中1家,動工1家,未來將結合嘉義科學園區、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民雄航太研發基地、水上產業園區、中埔產業園區開發,共同打造航太工程、智慧機械、自動化機器人等相關產業的供應鏈,帶動起嘉義縣產業發展,縣府期盼透過大量企業研發技術的進駐、移轉,共同來與學校及法人等單位,跨域攜手共同建立合作平台,藉由技術合作與產學交流,培育出更多在地的技術人才。(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