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room

  • 8DC4B058-7440-4B8E-9692-2CC13B3BD9DC.jpg

    日本訪團參訪亞航

    日本國防產業領域專家於 6/19 參訪亞洲航空公司(2630),由日本前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先生及前防衛事務次官西正典先生率隊,參觀亞洲航空公司飛機維修線、無人機組裝工廠及光纖陀螺(FOG)工廠後,除對於亞洲航空公司民航及軍機維修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外,針對亞航公司在無人機研發及光纖陀螺製造等相關技術的表現亦相當驚豔,認為台日雙方未來在光纖陀螺或無人機設計、製造及應用等範疇,可以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高精度的光纖陀螺儀導航精準度優於衛星,未來將廣泛用在自駕車、無人機、衛星、國防武器等領域,潛在市場龐大。亞洲航空已籌購自動繞線機 等設備及比照半導體廠等級無塵室,產線可依照客戶需求生產所需光纖陀螺儀,對台灣的光纖陀螺儀產業跨出很大的一步。 除了光纖陀螺儀,UAV 無人機也是亞航跨入研發及製造領域的重點項目,除於嘉義設立亞創無人機研發中心,正與船舶中心、虎尾科大、英諾飛及竣 為攜手開發艦載型複合式動力無人機,這架無人機將可以在船艦上垂直起降,未來有機會提供台灣相關單位船艦自動起降的無人機。 本次參訪促進台日雙方國防及航空產業交流,作為後續台日雙方國防及航空產業交流與合作的基礎,除強化台日雙邊技術能力外,亦可作為合作夥伴,共同進軍國際市場。
    more
  • 1a.jpg

    進隧道導航也不再斷片,互宇向量讓自動駕駛、衛星都更有方向感

    常開車的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進入隧道時,導航就「斷片」了。
    相較於GPS等依賴外部觀測系統的定位方式,光纖陀螺儀(FOG)是一種依靠「內部資訊」定位的導航方式,不會受到外部環境干擾,甚至能成為自動駕駛和衛星的重要結構。
    新創互宇向量就是這個領域的競爭者,目前已取得國內外專利,但是光纖陀螺儀的競爭門檻是什麼?互宇向量為何有自信搶下這個市場?
    外部觀測系統受環境限制,光纖陀螺儀依「慣性」感測
    常見的自動駕駛都使用GPS、雷射雷達、毫米波感測器、攝影機等作為判斷路況、定位的依據,但這些系統依賴外部環境感測,因此當受到建築物遮蔽時,感測的準確度便會受到影響。
    光纖陀螺儀則利用物理現象塞格尼克效應(Sagnac Effect)進行定位:兩道不同方向的光經過封閉的光纖線圈時,因為存在環境慣性轉動造成兩道光的光程時間產生差異。

    舉例來說,就像是兩個人在跑步機上反方向的跑步,即使速度相同,但由於跑步機的旋轉,其中一人勢必要花費更多力氣。
    光纖陀螺儀能夠精確地測出這段時間差,進一步經過數值結算得出物體的轉速。當有了物體在立體空間中的轉速後,再透過物體前進的方向與速度計算出物體在地球上的確切位置。
    互宇向量創辦人鍾宏彬在採訪時拿著模型飛機,並在白板上畫出示意圖,一步一步將光纖陀螺儀的技術簡化。只要地球轉動,光纖陀螺儀便能依慣性感測,並根據計算辨別出物體的精確位置,不會像外部感測系統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
    「客製化料理」成技術優勢,20項以上專利佈局
    光纖陀螺儀的技術已經存在多年,但因為成本較高,過去通常只被應用於國防領域。互宇向量則顛覆傳統軍工等級的傳統光纖陀螺儀,設計出方塊狀、多層次架構的光纖陀螺儀。

    互宇向量_光纖陀螺儀
    「傳統的作法就像是大鍋炒的料理,沒有辦法指定你要吃什麼菜,但我們可以做出指定的客製化料理。」鍾宏彬說。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將內部的結構層級化,並依據工業、軍事、航空等不同應用領域設計出不同的電路模組,也能降低內部結構的替換成本。
    如果將光纖陀螺儀應用於自動駕駛中,就能減少外部環境的干擾,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有高精確度的定位,尤其是在固定路線、封閉環境的自動駕駛情境;而低軌道衛星(LEO)每秒前進的速度為8到11公里,光纖陀螺儀可以幫助移動速度極快的衛星具備良好的姿態控制,增強與地面訊號的接收。
    目前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已經有超過20個已核准與申請中的專利,並有10名包括無人機、潛水艇、衛星等應用場域在內的合作對象,澳洲太空新創HEX20今年將發射的Koyo衛星內,便會放入互宇向量的光纖陀螺儀。

    晶片設計延伸至光纖陀螺儀開發,致力導入更多領域應用
    互宇向量的團隊來自中央大學,團隊原先從事晶片設計,設計出光纖陀螺儀內部的核心晶片,並成立了極星光電。後來團隊決定直接延伸投入光纖陀螺儀的研發,又接續成立互宇向量。
    對於過去皆專注於研究工作的鍾宏彬而言,創業後有許多需要自己去摸索的細節。「作為執行長應該要懂得下放自己的權力,相信自己的團隊,不能依靠自己做出所有的決定。」鍾宏彬說。
    鍾宏彬舉例,最初互宇向量設計的光纖陀螺儀其實比一張桌子還要大,後來因為有機械工程背景的成員加入團隊,才有如今能夠單手掌握的光纖陀螺儀,也因為輕便的體積才能將設備放入衛星之中。
    目前,互宇向量已經組成超過20人的創業團隊,他們致力要開拓更多領域的市場,讓光纖陀螺儀進行更多方位的應用。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雜誌)
    more
  • 1.jpg

    亞航公司參加 2024 日本無人機大展成果豐碩

    亞洲航空公司(股票代號:2630)為發展無人機事業,受長期合作夥伴 NAVICOM 公司的邀請,特由董事長盧天麟先生率隊,於 2024/6/5~6/7 與凌 威公司共同赴日本東京千葉縣幕張博覽館參訪「2024 日本無人機大展 (Japan Drone 2024)」,此為亞洲最大型無人機專業展覽,透過本次機會, 除瞭解日本無人機產業發展現況,蒐集各參展廠商產品資訊,並拜訪了日 本無人機產業相關廠商高階主管,研討交流及推廣自家產品,尋求合作機 會。 TerraDrone 為日本無人機服務供應商,目前主要提供之服務包含環境 及工程建設之地形距離量測、工程建設之非破壞性檢測及農業植被保護噴 灑,近期推出 UTM 與 UAM 系統,並獲得日本大阪市與日本民航局(JCAB)的 支持,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會談探討台灣情境應用之可能性評估,期待未來 引進此技術。 Elsight 於 2020 年推出了其旗艦產品 Halo,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無 人機和其他無人駕駛車輛 BVLOS(Beyond Visual Line of Sight)連接解決 方案,可提供使用者多種數據傳輸方式,藉此來降低無人機失聯之風險, 提升飛航安全,也可讓無人機在傳統使用之通訊模組可控範圍外仍可透過 網路進行資料獲取與控制飛機,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會談台灣是否有適合之 運用場景需要引進此項技術解決。 Tamagawa Aero systems (TAS) 主要業務為飛機總成件及次總成件之 維修服務(R&O)、地面支援裝備(GSE)出售及後續支援、後勤管理等。 其母公司「Tamagawa Seiki CO., LTD」具備光纖陀螺(FOG)、MEMS Gyro 及 MEMS IMU 之產製能力,亞航團隊與該公司洽談未來合作機會。 亞航公司在本次參訪行程再次觀察到大型無人載具 UAV 及輕型空中運 輸 UAM 的趨勢,未來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無人機軟、硬體,整合無人機及 相關服務,彼此互惠互利,無人機業務及光纖陀螺儀產製必能對未來營收 將再添動能。
    more
  • S__25788462.jpg

    呂副總出席轉投資公司益材科技嘉義廠動土典禮

    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後期園區廠商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舉辦新建廠房動土典禮,出身嘉義縣義竹鄉的董事長翁冠群表示,嘉義廠總投資額為8億元,除擴充高壓氣瓶產能,還將興建航太廠,研發生產火箭、衛星材料。
    嘉義縣長翁章梁、翁冠群、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義竹鄉黃政傑鄉長及縣府經濟發展處長江振瑋等今天參與益材公司嘉義廠動工儀式;翁章梁說,益材科技公司董事長翁冠群回到家鄉投資設廠,非常感動,益材科技公司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投入衛星、火箭材料產業,未來有越來越多高科技產業進駐嘉義,對嘉義的科技與工業能量會有很大的幫助。
    益材科技公司主要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相關產品,包含鋁合金氣瓶與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高壓氣瓶,除應用在工業用氣瓶,也運用於衛星推進動力系統用氣瓶及醫療氣瓶使用,為擴大產能及因應未來在氫能源及航太市場的需求,投資8億元興建總樓地板面積14583.31平方公尺的智能化廠房,作為擴大產能及未來氫能源與航太領域的新市場需求使用,將聯結未來民雄航太基地做為航太產業鏈。
    縣府經發處表示,馬稠後產業園區第一期目前已有29家廠商進駐、25家廠商生產營運,後期園區正進行公共工程,94家廠商購地,已完工3家,正在興建中1家,動工1家,未來將結合嘉義科學園區、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民雄航太研發基地、水上產業園區、中埔產業園區開發,共同打造航太工程、智慧機械、自動化機器人等相關產業的供應鏈,帶動起嘉義縣產業發展,縣府期盼透過大量企業研發技術的進駐、移轉,共同來與學校及法人等單位,跨域攜手共同建立合作平台,藉由技術合作與產學交流,培育出更多在地的技術人才。(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more
  • 2023-11-06_142800.jpg

    台灣太空國際年會

    促進台灣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國家太空中心(TASA)整合重要產官學研組織,今天起舉辦一連5天台灣國際太空年會(Taiwan international Assembly of Spa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ASTI),包含產業論壇、國際研討會、產業展、學術論文展示。

    蔡總統於開幕式致詞時說,就在10月,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成功升空,這是台灣航太產業的一大步,也是對全球氣象觀測及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今天第1屆台灣太空國際年會也開幕了,這是台灣在太空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盛事,除有來自超過1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還有產業界的加入,展現各界對太空領域的重視。

    蔡總統表示,太空領域需要當前最尖端的科技技術,「獵風者」衛星已證明台灣不僅有半導體、精密製造的優勢,更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為其帶來深遠影響,因此政府也積極為台灣建構良好太空發展環境,比如頒布《太空發展法》,並將國家太空中心升格為行政法人。

    她進一步指出,台灣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從2019年開始,在10年內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現在更要加碼超過400億元,投入低軌通訊衛星的研製、規畫國家發射場,以及人才的培育。太空科技產業納入政府大力推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透過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延攬產業所需的人才,台灣持續強化政府和民間的公私協力,接軌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和技術。

    蔡總統回顧,2017年「福衛五號」衛星升空,見證台灣有自主研發太空衛星的能力,2019年「福衛七號」6枚衛星升空,展現台灣的太空科技,如今獵風者衛星的升空入軌,則是讓世界看見台灣實現大型科研系統運作的能力。

    她指出,台灣在太空產業的發展上,預算、法制、基礎設施,已逐步到位,產業的相關產值也超過2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會增加至少800億元,達到將近3000億元、相當於100億美元。蔡總統強調,她要藉此機會向來自全球的友人說,太空產業發展,台灣不會缺席,也歡迎世界各國的業者和專家來到台灣,和台灣共同打造更完整的太空產業鏈。(Yahoo奇摩)
    more
  • S__78815242.jpg

    金屬中心航太科技產業發展處揭牌 盼成護國神山產業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3)日舉辦航太科技產業發展處揭牌典禮,立委邱志偉受邀出席表示,不論是國機國造或是國艦國造,臺灣發展自主國防的目標非常明確,高雄是臺灣航太產業及空軍重要的根據地,負責「航太科技產業推動及研發技術」的金屬中心成立航太科技產業發展處責無旁貸,也期待金屬中心能擔任航太產業研發的火車頭,讓航太產業鏈成為臺灣下個護國神山。
    今天揭牌典禮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及航太產業相關業者出席並參與揭牌活動;邱志偉受邀致詞時表示,岡山路竹是螺絲扣件的重鎮,許多業者也跨足航太產業,另外岡山有空軍飛行員搖籃的空軍官校,飛機維修產業鏈也在此落腳。
    他說,漢翔公司生產勇鷹高級教練機,也是F-16戰機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在亞洲唯一授權維修的公司,漢翔岡山廠區則是航空發動機零件製造、組裝與測試的重要據點,帶領許多公司跨入航太產業,搭配金屬中心的研發,高雄就是航太產業發展的重鎮,航太將是臺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邱志偉強調,金屬中心是臺灣金屬產業研發重心,在臺灣發展國防及航太戰略產業中,金屬中心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因此在2年前就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中提案,要求金屬中心成立航太產業專責單位,金屬中心在去年先成立「國防與航太產業發展籌備處」,今天航太科技產業發展處順利揭牌,在臺灣的航太產業發展將是載入史冊的里程碑。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表示,中心一直以來擔任經濟部推動航太產業發展的重要幕僚角色,主要任務包括建構航太關鍵系統與製造維修供應鏈體系,協助國內業者運用研發補助及工業合作等政府資源,籌建航太關鍵技術,爭取國內外市場商機。 
    配合政府政策,在國防航空部分,推動業者參與高教機國機國造、F16型機維修中心等計畫,建立國防自主與研發能量;協助無人機產業發展金屬中心亦不遺餘力,推動業者參與國防部軍用商規無人機計畫,並協助爭取研發補助資源,補足國內無人機供應鏈缺口;太空產業發展部分,配合蔡總統宣示進軍太空產業,金屬中心持續作為產、官、學、研之間的溝通橋樑,協助籌建衛星供應鏈能量。(資料來源:三星傳媒)
    more
  • 2023-09-27_165930.jpg

    【無人機】亞航發展MIT供應鏈,天空到太空商機一次掌握,盧董事長航太展專訪

    亞航發展MIT供應鏈,天空到太空商機一次掌握。
    盧董事長航太展專訪影音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d23fif_M0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more
  • f63138f1a79079bfc401be18227edabf.jpg

    亞航樂觀看下半年營運 光纖陀螺儀估2024年初量產

    亞航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經營團隊表示,亞航持續拓展軍用業務,並看好商用維修市場需求逐漸強勁,對下半年營運表現看法樂觀;新業務光纖陀螺儀(FOG)目前已有2家客戶在接觸中,預計明年初量產。

    亞航今年8月營收新台幣3.74億元,月增10.32%,年減2.14%;累計前8月營收31.04億元,年增16.94%。

    亞航董事長盧天麟表示,亞航以研發中大型無人機為主,不會去做微型無人機,已與複材廠商碳基科技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合作進行中大型無人機開發製造;新業務光纖陀螺儀目前已有2家客戶接觸中,預計明年可量產並開始貢獻營收。

    軍機業務部分,亞航指出,除持續營運執行現有的直升機合約,及空勤總隊UH-60M直升機機隊商維案維保作業外,也已成為國際知名吊掛公司Breeze-Eastern授權的亞洲地區維修中心(除日本及印度)
    另外,除現有的空勤總隊、國內三軍外,亞航表示,持續拓展韓國KAI陸軍的直升機吊掛業務,並爭取如500MD直升機整機線束更新等各型機的性能提升案,同時依照國防自主指導,預劃完成各型機的主旋翼片能籌。
    商用業務方面,亞航指出,航空業正處於快速復甦和成長階段,隨著航班逐步增加,預計2023年到2024年間,維修需求十分強勁,MRO(保養、維修及翻修)轉為賣方市場;整體來看,預估下半年營收、獲利將恢復正常,樂觀期待下半年營運。(資料來源:中央社)
    more
  • 807e32a56d0084b9fdca28c19ad8e034.jpg

    總統今天上午參觀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台翔亞航館,盧董事長向總統簡報

    總統蔡英文今(15)日在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國防部長邱國正陪同下,參觀「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了解國防科技和MIT無人機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

    蔡總統來到「台翔亞航展區」了解「MIT航太產業鏈」的發展,亞航董事長盧天麟說明台灣無人機的發展現況,以及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契機及需求。他表示,今年「台翔亞航」展示的無人機AA 001(小銳鳶)性能卓越,能夠在4000公尺高度飛行,航程可達200公里,具備更寬廣的導控距離和雷達搜索功能,足以偵測臺灣海峽甚至對岸領海之內的情況,具有優異的作戰半徑及航程性能。

    業者透露,這款無人機的製造和技術主要來自台灣本土廠商,包括「天空科技」的外型設計、「碳基科技」的機體複合材料;雷達發射器則是由亞航轉投資的「凌威航太科技」研發製造;至於電力光學/紅外線(EO/IR)系統則由英國和日本廠商提供。

    會場也同步展示由「康馥科技」和「碳基科技」共同開發的「地面導控站」,根據了解,幾乎所有技術都來自MIT,完全響應國家「去紅供應鏈」的發展策略。
    而「亞洲航空」則積極串連MIT產業鏈,攜手無人機複材「隱形冠軍」碳基科技,搶攻國內「軍用軍規」無人機市場,同時也力拼「商用無人機」外銷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影音連結 : http://youtu.be/zjlC1DkET7Y
    more
  • 6d0a5e43c4bee51e6e7c7328e8fe6c82.jpg

    亞航引進 SNC無人機自動起降系統

    亞航於14日在航太暨國防展與美商SNC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引進SNC公司「無人機自動起飛及降落系統(UAV Common Automatic Recovery System, UCARS)」產品,運用該產品之自動起飛及降落、船艦甲板運動補償、毫米波雷達技術等技術能力,與國內廠商自力研發之艦載型無人機實施整合,以達成飛行穩定及落艦安全之目的。

     台灣四面環海,週邊有著各式各樣的海洋活動,且我國船舶產業興盛,種類包含軍用船、商船、漁船、遊樂船及特種船等,亞航預判未來無人機將可成為各式船艦的最佳利器,廣泛運用於軍事監偵、搜索救援、邊境巡邏、船舶檢測、海洋監視、天氣預測…等需求,具有龐大的潛在商機。

     亞航考量無人機操作環境具有海上風浪、艦船運動及起降區域限制等因素,因此規劃引進美商SNC公司「無人機自動起飛及降落系統(UAV Common Automatic Recovery System, UCARS)」產品,以達成飛行穩定及落艦安全之目的。
    SNC公司為深獲美國國防部信賴之廠商,在國際上亦享有盛名,具備無人機及其配賦裝備、酬載等成熟之專業技術。
    本次於台北國際航展期間與亞航公司簽署「備忘錄」表達全面合作意願,後續將陸續引進相關無人機系統關鍵技術到台灣,全面開發各式MIT無人機系統,並進軍國際供應鏈。(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more
  • 9688571f79259f1aefd236dc2d9ff310.jpg

    中科院無人機複材「隱形冠軍」碳基 與亞航戰略合作新機型

    中科院今天在台北國際航太展暨國防工業展(TADTE)展出銳鳶2型、「騰雲」等11種軍用無人機,備受矚目,但背後有個「隱形冠軍」,唯一獲得「金質獎」的複合航材供應商「碳基科技」,今天(9/14)與亞洲地區最大的飛機維運中心台灣「亞洲航空」結盟,由亞航董事長盧天麟和碳基科技董事長林振義簽約、展開全面策略合作,共同開發MIT台灣製無人機解決方案,並於中大型無人機展開全面技術合作,以商用為主,盼建立起「無人機國家隊的實質產業鏈」。

    航太業界人士認為,亞航與碳基此項合作是台灣航太領域的重大突破,盼推動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競爭力。

    亞洲航空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飛機維運中心之一,擁有半個世紀的卓越歷史,為國家軍用飛機提供服務,連美軍F/A-18故障迫降台灣,都是拖進位於台南的亞航棚廠協助維修。而碳基科技,則是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最佳合作夥伴和優良供應商,並獲得金質獎的肯定。這兩家公司的合作將結合亞航的航太專業能量和碳基科技的優良複材技術,共同開發無人機和及開創軍民兩用解決方案。

    為響應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中的國防及戰略產業政策,以及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關鍵力量的目標,亞洲航空公司與碳基科技持續精進「軍民整合」解決方案,結盟海內外知名企業建構戰略合作生態系,朝向無人機、光纖陀螺儀、衛星及圖像分析等領域拓展,邁向產業多元化的發展目標。

    亞洲航空董事長盧天麟表示,「亞洲航空公司近年來致力於國防及戰略產業,並積極參與軍民整合,以提高台灣的自製能力。深信未來與碳基科技的合作將使我們更強大,共同開發MIT無人機系統,進軍國際供應鏈。」

    碳基科技林振義董事長表示,「攜手亞洲航空共同推動台灣的無人機產業。這個合作不僅提高了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技術水平,也將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碳基科技多年來在團隊既有技術與工程經驗的基礎下,全力配合中科院各項機型之複材機體的開發製造,累積了豐富的機體製造與組裝經驗。

    碳基科技董事總經理鍾文隆也說明,碳基科技團隊參與各種中大型無人機之複材機體開發製造,獲得中科院金質獎之高度肯定,完成之機型包括騰雲、銳鳶一型、劍翔、銳鳶二型、翔隼無人機等。未來碳基仍將全力配合中科院各機型之機體開發製造,厚植國防自主實力。

    亞航與碳基的合作目標主要以國防、政府單位、民間企業的商業運用與外銷市場為主,在政府與民間之應用:如海岸巡防、森林復育與巡守、經濟活動調查及環境監控等範疇。雙方致力於中大型無人機開發與精進,以持續累積研發技術與經驗、擴充強化設備及延攬專業人才等優勢競爭力,積極爭取國內外客戶及中科院無人機製造、組裝及後續維修合約,未來將立足無人機領域並穩固市場,在後續「軍用商規」之無人機領域亦將積極參與。

    透過各專業領域的技術整合,亞航與碳基全面開發中大型無人機開發及相關產品的應用,希望能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起「無人機國家隊的實質產業鏈」,以因應未來戰爭型態中對無人機裝備的急迫需求。

    此次合作是台灣航太領域的一大里程碑,將有助於台灣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同時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兩家公司期待著未來的合作,要攜手開發更多的無人機產品,並為台灣航太產業拓展無人機國際市場,打下重要的里程碑。(資料來源:太報)
    more
  • 9dba4d764786cffbd81ce26cf8e5bd09.jpg

    從軍工斜槓到太空!亞航找新出路 力拚國產光纖陀螺儀

    亞航處於冷門的飛機維修產業,營運穩定但難有成長性,如今投入光纖陀螺儀及無人機的開發及製造,能否成為亞航在國防產業政策立足的利器?

    走進亞洲航空總公司的會議室,透過窗戶就看到機棚內3架正在維修中的噴射客機。位於台南的亞航,是台灣唯一兼具軍用以及民用飛機維修能力的公司,今年更宣布進軍光纖陀螺儀、無人機等產品,希望未來能在國防產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亞航的前身為二戰美軍民航空運隊,母公司為台翔航太工業,行政院國發基金持有49%,由於產業特殊,加上泛公股合計持股過半,因此一向與政府政策密切呼應。

    過往亞航以維修軍機為主,董事長盧天麟表示,2018年剛上任時雄心壯志,眼見民用飛機維修毛利率較高,想要把亞航轉型成民機為主的飛機維修公司,因此全力爭取民機的維修訂單,2019年民機維修架次突破百架,也達到有史以來的高峰。

    搶維修》重新爭取軍用標案
    但好景不常,遇到新冠疫情攪局,2020年維修訂單僅剩20幾架,過去的大客戶台灣虎航,更降到連1架都沒有,迫使亞航營運方針轉向,重新走回軍用標案。

    還好亞航標案滿手,包括空軍第2後勤指揮部軍工廠委託民間經營案、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修護補給隊委託民間經營案,以及陸軍4個直升機維修保養標案,未實現合約金額超過200億元。「軍方標案毛利率不高,沒有讓我們公司財報很亮麗,但至少疫情期間還有獲利。」盧天麟說。

    軍用標案可以確保每年帶入38億元的營收,穩定的現金流讓亞航可以不裁員、不減薪、不放無薪假,安然度過疫情的低潮。因此在航空景氣復甦後,亞航馬上就有人力可以接新單,所以即使今年第2季因故有一次性費用及備抵損失的提列,全年營收表現仍可望再較去年成長。

    亞航首先全力拓展旗下3大傳統業務。民用飛機事業部目前維修主力為波音737、空中巴士A320,而原有的產品線,麥道MD老式機型將逐步退場,因此積極開發新機種維修能量籌建,於2022年4月取得民航局(CAA)ATR 42-400/500及ATR 72-212A系列維修認證,5月再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認證。隨著近幾年ATR成為亞太區短程線的主流,不少ATR將進入大修年限,亞航也已於今年3月完成首架ATR的維修訂單。

    第2是軍機事業部,位於松山、台中以及屏東,都在軍用機場範圍內,過去僅能維修軍用機,不過近年亞航積極爭取承接民機維修業務,並回饋軍方經營權利金,同時活化維修量能及軍方資產。其中,屏東廠已於2018年開始維修民用飛機,未來將持續開發其他基地的第3方營運業務。此外,第3為直升機事業部,則預計跨入風力發電直升機的維修服務。

    盧天麟表示,航太業的生態是RDPS,也就是研究、開發、生產及維修,「如果沒有跨入開發與生產,我們就只是飛機維修公司。」亞航在台灣民用飛機維修領域僅次長榮航太,軍用飛機維修僅次於漢翔,努力衝刺本業下,雖然營運會成長,但成長的幅度會很有限。

    拚研發》鎖定光纖陀螺儀
    他於是思考亞航可以生產什麼?恰好在去年底時,得知原隸屬於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國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成為國科會轄下新設法人機構,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忠信的目標願景是發展台灣自主開發低軌道衛星,預計要把太空中心的技術技轉出來,發展太空供應鏈。

    技術移轉的品項其中之一就是光纖陀螺儀(FOG)。盧天麟表示,現在台灣軍機飛行器的陀螺儀都是亞航在維修,所以亞航具備維修陀螺儀的能力,再加上他本身畢業論文就是與陀螺儀有關,1985年進入航空業時也負責這領域,因此經過評估後,就帶領亞航投入光纖陀螺儀的開發。
    陀螺儀的作用是測出物體的加速度、速度、角動量,可以量出物體的位置,精度夠的話,導航能力比衛星還準。這當中光纖陀螺儀就是最精準的陀螺儀,未來將廣泛用在自駕車、無人機、衛星、國防武器等領域,潛在市場龐大。

    不過,亞航投入光纖陀螺儀的開發,也不是一路都很順利。原本嘗試與美國航太大廠Honeywell談技術授權卻被拒絕,台灣太空中心的授權也遇到了一些阻礙,最後亞航是自主研發出每小時誤差1度以內的光纖陀螺儀,並於9月14日開始的台北航太展首度亮相。
    盧天麟表示,國內尚未有民間企業成功製造光纖陀螺儀,目前所知具備相關技術的,僅有亞航以及景傳光電,亞航會力拚造出台灣民間企業第1顆光纖陀螺儀。至於產線預計於10月完工,當中無塵室比照半導體廠等級,關鍵的自動繞線機,接近取得美國政府核可輸出,目前產品送樣太空中心,以及某自動駕駛巴士開發商驗證,待驗證完成後即可量產。

    針對台灣自行生產光纖陀螺儀,微型光子陀螺儀研發中心教授洪勇智表示,目前台灣技術掌握在中科院的手上,雖在國內扶植相關的供應鏈,不過當中最關鍵的零組件光纖環,仍只有中科院可以供應。在法規的管制下,民間企業取得的難度很高,但如果有企業真的取得相關技術與設備,對台灣的光纖陀螺儀產業是跨出很大的一步。

    攻製造》跨足UAV無人機
    除了光纖陀螺儀,UAV無人機也是亞航跨入研發及製造領域的重點項目,日前於嘉義設立亞創無人機研發中心,並攜手天空飛行科技開發AL1200無人機,目標成為國內第1架獲得台灣民航局認證的無人機,將以外銷為主,目前已經取得8架訂單,每架依選配功能,單價自1500萬元起跳。

    在國防無人機項目上亞航也沒有缺席,正與船舶中心、虎尾科大、英諾飛及竣為攜手開發,艦載型複合式動力無人機。這架無人機將可以在船艦上垂直起降,未來有機會打入台灣海巡署及海軍,潛在訂單可以上看71架。
    亞航在營運重心轉向軍用後,度過疫情低潮期,積極的開拓新業務,但無論是光纖陀螺儀或者無人機,進入門檻都不低,新科技的發展也很難預測,亞航的營收表現,是否能隨著新產品量產,而呈現大幅成長,仍需要持續觀察。

    Profile:亞航成立:1955年
    負責人:盧天麟
    資本額:20.84億元
    主要業務:軍機維修保養、民航機維修保養主要客戶:中華民國空軍、中華民國陸軍、台灣虎航、菲律賓亞航、樂桃航空
    近3年獲利:2020年1.09億元、2021年1.98億元、2022年0.33億元
    (資料來源:財訊雙周刊)
    more